今天上花精課🌼
認識藉由花精來了解我們情緒與生理之間相互影響的關係
其中一項很有趣~感覺跟我們(媽媽)的日常息息相關😆
-
當了媽媽之後~我們一定都有過這種經驗
24小時隨時on call 的全職媽媽生活
孩子對媽媽難免會予取予求~
而有時候或許這些滿足孩子的行為
早就超過我們能負荷的範圍了~
但是因為那母愛的框架~
或是我們私心想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
我們常常忽略了自己的需求~而無條件的去迎合孩子
但當我們在做迎合這個行為的同時~其實自己也忍耐了一些情緒
忍耐的情緒一旦到了臨界點
就會需要出口~
接著就會產生暴怒的行為
大家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吧
跟孩子一直重複講一樣的話但還是講不聽
或是孩子一直盧小小同一件事情~每天盧20次
凡人如我們
被盧到一個境界就會爆發~然後到了夜深人靜時
就開始懊惱自己好像也沒必要對孩子那麼大聲
-
迎合-暴怒-自責
這三個情緒關係~在花精的花軌裡~其實是有著因果關係的呢
-
大家有印象自己剛上幼稚園的孩子
每天下課回家脾氣就會特別暴躁、特別難搞嗎?
然後問老師
老師還會說
「怎麼會~她在學校表現很好呀~吃飯都吃超快~還會幫忙同學~」
登登登(媽媽黑人問號)
我們家三個都是這樣~所以我印象超級深刻
但到了老二上幼稚園時~我就知道她放學回家生氣難搞
是因為畢竟剛從家庭生活轉變到上學的生活
白天在學校迎合規律的學校生活~壓抑了自己一整天
所以回家才會需要出口(於是變得暴躁)
但要是沒有發現這層因果關係
我們或許就會變成責怪孩子個性不好或是……等等
-
除了親子關係~日常生活也會有很多類似這樣不平衡的關係
上司對下屬、對你予取予求的朋友…………..等等
所以有時候我們看到一個人的情緒狀況不好~真的都不要急著下判斷
因為產生這些情緒的背後~或許累積了其他更多的原因呢!
#認識情緒
以前還不是那麼理解自己情緒的來源時
就會容易陷入更深一層的不安或是自責
後來慢慢學習覺察來釐清自己的情緒
現在就可以避免累積情緒一次性的爆發
當發現自己已經在忍耐時👉就讓自己試著也說出自己的想法
以前很容易迎合他人
現在幾乎完全不會迎合自己覺得不舒服的行為
正視自己的負面情緒的來源後
生活真的會更加輕鬆自在🌼
***************
⭐美國Banana Panda兒童全方位教育拼圖&童書閃卡
現正開團中唷⭐
👉https://gbf.tw/ze3dv